禪食:吃出開悟吃出生命高境界
- 周兆祥博士
- 2016年9月2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原來如此—-
著重靈性收獲:最大的特色是注重「氣」的交流,即是說不單是生理方面得到養料,靈性方面更得到滋養、充電。要達到這個目的,注意力就不在於口腹之慾,改為集中享受內心的滿足。讓進食成為一次祈禱、練功、冥想、平安的經驗。
放下俗慮培養心性:想達到這個目的,心情最重要:選擇內心壓力較少的日子,預留較長的時間讓自己可以從容不迫地享受;進行期間,排除萬念,專注當下的經驗,也不妨仔細回味開心快樂的時刻。總之,要令自己輕鬆、愉悅才好開始吃。
吃得簡單清淡:越簡單越清淡口味的飲食,越有助於減低生理的欲念,提升內心的境界。所以,做禪食時最理想的是盡量減少用調味品又減少人工處理,保留食物的天然狀態、香氣、味道、營養、能量。食物的種類不妨減到最少,盡可能採用新鮮的、本地的、當造的原料。
動手用心準備:如果可能的話,親自去種、去選購、去做飯做菜,並且在整個過程之中,保持愉悅、輕鬆、感恩的心情,多多跟食物溝通,欣賞它們、感謝它們。
接收上天的祝福:在整個進食的過程之中,也一樣保持上述的態度,把內心打開,聆聽上天透過飲食而給自己的啟示、智慧,好好的感應食物和飲品的形態、色彩、味道、質感、香味,以及傳出來的生命力。
飯前飯後靜心:開始進食之前,先凝視食物一會,如果有宗教的可祈禱謝飯。預先做一些按摩、瑜珈、簡短靜坐,是非常理想的。飯後最好亦靜下來至少三幾分鐘,才離檯做別的事。
靜聽宇宙之音:盡量不發言,在靜默之中完成整個過程。可以播送柔揚的、輕鬆的、有靈氣的音樂。
享受自在優悠:一切動作放慢,尤其是細細嚼慢慢嚥,最好每一口食物嚼二三十次才吞咽。
少吃多滋味:最多只吃六成飽。由於咀嚼充份,心理上很快已經得到滿足,不會覺得餓。
親手迎進食物:如果可能的話,用手吃,不用筷子刀叉,這樣會更直接感受到食物的溝通。
重視場地氣氛:預先布置一下周圍的環境,盡可能選幽靜、雅緻、溫度適中、光線柔和(最好是天然光)、不受他人打擾的地方。
溫度跟隨自然:盡可能不熱不冷,食品飲品都是室溫最好,這樣減少對身體的刺激,感受更多「禪意」。
Comments